目前有不少露營場地標榜著親子露營區,其實就是營區會設置讓孩子能夠玩耍的遊樂設施,像是有的營地設有戲水池、沙坑、溜滑梯..等,具有部落特色的營地則會在假日時,舉辦當地的特色導覽,會安排些簡單的DIY操作,讓親子能大手小手一起體驗,想當然,就是就地取材料,利用自然資源了隨手可得的一草一木。
以目前帶著兩個學齡前的孩子征戰46露的經驗看來,其實,我反倒認為只要有寬廣且無障礙物的草皮,能夠放肆奔跑似乎就很足夠了!尤其這對我們這個家有兩個學齡前孩子的我來說,草地空間遠比遊樂設施重要。
學齡前的孩子,可是越露越自在
孩子很能在其中自己找樂子,他們甚至會連草地上的蚯蚓、螞蟻都會關注。大自然的一切,樹木、昆蟲、花朵,甚至只是一片形狀特別的落葉都能讓孩子停駐腳步,細細觀察、研究,甚至同儕間還會有所討論呢。
這時候身為爸媽的我們,可不也是邊露邊學著來的?
常常會被孩子突然丟過來的物什麼給考倒,比如說『拔拔,為什麼蛾類會一直停在燈管上呢?』『媽媽,這是甚麼昆蟲呢?』
原本害羞不擅於跟同儕互動的孩子,因為露營性格變得很活潑外放,現在我們只要一到露營區,只要遇到同年齡的孩子,我不只不需要擔心孩子無聊,還常常因為孩子玩得太盡興太忘了爸媽,得到其他帳棚去找孩子呢。
最讓我訝異地的是,她們Enjoy在營區認識新朋友的態度,可是比我們大人還落落大方。
「你們好,我可以跟你一起玩嗎?」
戶外共學,再瘋狂還是能輕鬆面對
我們有一群孩子年齡相仿的友人,一起露營後,也著手安排孩子戶外共學的課程。第三露時,有位媽媽準備了粉筆跟鹽,讓孩子們將各色的粉筆利用鹽磨成粉狀後倒進透明容器,再讓孩子到大地去找材料,把隨地可見的落葉或花草裝飾在瓶子內,過完成後就是色彩分層鮮明的作品喔。在這當中孩子們投入的神情,實在很不可思議。
最重要的是,因為是在戶外共學,所以過程中孩子瘋狂的將色粉灑得到處都是,在一旁的爸媽們還是能輕鬆微笑面對呢!
第44露則是另一位媽媽安排搓湯圓活動,將糯米粉加水調和後,再加上食用色素,再讓孩子們自由發揮搓揉出心目中想像的湯圓樣子,正當大人猶豫是否要煮給孩子吃時,孩子們卻迫不及待地吵著要吃自己的湯圓,而且最後他們真的都吃光了!
夜晚探索的經驗,很難出現在都市中長大的孩子身上
只要營區的腹地夠大,有些簡單的球類運動也是消耗孩子體力很好的運動,像是足球、羽毛球、簡易式幼兒棒球、小小投籃框;甚至可以放寬心的在草地上吹泡泡、追泡泡。
夜晚的時候,孩子們手上有隻小小手電筒或是戴著頭燈後,他們便開始進行自己的夜晚的探索活動,常常是一窩蜂的似乎發現什麼的跑回來,又看見什麼了跑過去。這樣的經驗,可是很難出現在都市生活長大的孩子身上。
露營讓小孩的耗電效率真的讓爸媽很滿意
截至目前為止,我還沒聽到我們家的孩子對著我喊:「好無聊」這三個字。
其實重點就在於孩子在大自然的環境裡找到同儕互動的樂趣,而且能放寬心的跑跑跳跳消耗孩子日益增長的體力,露營讓小孩的耗電效率真的讓爸媽很滿意呀!
在安全的前提下,只要不干擾旁人,孩子不會因此被限制太多。
能盡情的奔跑、放聲的大笑,就是露營誘人的地方!
延伸閱讀
〉孩子未來的健康,取決現在花多少的時間運動!
〉幫助孩子脫離死板,一「夏」長大!?
〉父子背影故事-這雙小手我們還可以牽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