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乖寶寶,不只是孩子一個人的事!

文章: 寶貝來編輯群, 分類:幸福家庭學
只希望禮貌聽話,卻可能忽略孩子的心情!
只希望禮貌聽話,卻可能忽略孩子的心情!
Photo/horizon-magazine

小蝦米從小就非常活潑可愛,但是越長大越變的「有個性。」

趁著有次接送蝦米從幼幼班要到長輩家中的時候,媽媽在車上說「等一下午我們去姑婆家玩好嗎?」小鬼一下子就拉長了臉。

於是蝦米的媽媽趁機問他,為什麼聽到要去姑婆家玩這麼不開心?

小鬼才慢慢地說「每次跟姑婆打招呼之後,姑婆都很喜歡考他上次他們玩了什麼,如果他忘記了,姑婆就會說他記性這麼差?讓他很傷心。有次他模仿大象,姑婆好開心,但之後每次姑婆看到他,都要他一直模仿大象,如果他不想表演,姑婆就說他不乖、沒有禮貌。」

小蝦米媽聽完突然不知道要怎麼回答。其實對於這位長輩,不只是小蝦米會感覺到壓力,有時候姑婆看到蝦米媽也會一直拉著蝦米媽頻頻詢問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的問題。究竟,對於長輩有求必應的禮貌,真的就可以被無限上綱嗎?

當一個乖寶寶,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情

許多爸爸媽媽非常重視寶寶的禮貌,但也因此會要求孩子不論心情好壞、在任何情況下,只要有人問話一定要全然回應。但許多時候,只希望寶寶聽話可能忽略掉寶寶重要的心情。

請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當他們突然出現不想理人或是心情低落的時候,爸爸媽媽可能需要花一點時間觀察孩子情緒低落的原因。

「我的孩子很乖,他絕對不可能在學校欺負其他同學」多次在學校處理校園霸凌事件的一位輔導老師就表示「許多家人真的不懂自己的孩子。」

面對成長、面對家人的期許,有些孩子可能很小就知道自己要怎麼做才會得到大人的讚美以及更多的獎勵,但並不代表他們已經能夠處理自己內心的情緒。事實上,很多時候爸爸媽媽的親子溝通會不小心建立在「孩子,今天我在問你問題,你要回答我」這樣看似開明,其實壓抑孩子說不的空間。等到他們慢慢長大,對於長期被忽略的心裡想法,很可能就一次爆發出來。

有時候我們問一問自己,如果爸爸媽媽都沒有辦法對於孩子的問題有足夠的耐心可以侃侃而談,我們要怎麼希望孩子可以向我們說他們的心事?

爸爸媽媽能說出為什麼我們需要了解的原因嗎?

有些寶寶雖然小,但他們的秘密可能比我們想像的多。這也是我們引導式教育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先學會向寶寶說明「為什麼」才有可能找到他們願意開口與父母分享心事的關鍵。

問問我們自己,當我們希望孩子聽話的時候,我們是否也曾好好聽孩子說說話,還是我們總是太急著找到問題的答案。

成為孩子的後盾父母需要勇敢一點

小蝦米的媽媽是一個乖巧的女孩,因此面對長輩太多的關心時,只需要避免衝突就能安然度過。但如果面對孩子也有同樣的困擾時,我們該不該站在孩子背後作為他們堅強的後盾,找到可以好好一個溝通的角度呢?

心理學家指出,一個人要保持健康的心理,有合乎常理的行為,就必須保持一定的"健康界線"(healthy boundaries)。每一位個體的人都生活在某種身體、感情和思想的健康界線之內,這個界線幫助他判斷和決定誰可以接納,並接納到什麼程度,為誰可以付出什麼,並付出到什麼程度。

人的負面感覺一般也是由這種界線意識所決定的。

因此如果當爸爸媽媽發現,寶寶的行為已經因為某種情況而產生變化的時候,你們會站出設法解決,還是保持沈默呢?

家庭,是孩子第一個得到解讀自我價值的地方。

相信生活中有許多很難馬上改變問題,但讓孩子能夠放下一些過度的擔憂,鼓勵寶寶肯定自己的價值,並保有孩子的禮貌,也是另一種幫助他們的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 分享出去吧!
寶貝來編輯群

寶貝來編輯群

看著小小人兒從爬行到一步步站穩,小小身軀往我們飛奔而來的喜悅與驕傲!原來從當了爸爸媽媽的第一天起,就注定了一輩子與孩子共同成長。聽見爸爸媽媽對著寶寶說「寶貝來!」當寶寶張開雙臂毫不保留地迎向父母的愛與呼喚,我們知道—這就是幸福:)寶貝來了解新世代父母親的焦慮與無助,我們期望能和新世代的父母一起最剛好的溫度、最適宜的態度,以及育兒專家、醫護等專業建議,幫助您一同解開小小人兒的成長秘密。
熱門文章
精選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