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行為好像不太一樣...
心理上的情緒反應
每一個學步兒表現壓力訊號的方式都不同,這個時期他們還不太會說話,所以父母得從他生活行為或簡單語言表現來做觀察,例如你發現孩子的睡眠時間與飲食習慣突然改變,容易做惡夢或害怕上床睡覺。又或者,最近特別黏人,老是需要陪伴,情緒上較易出現憂傷、生氣或是消極,特別愛哭或容易發脾氣。
身體上的健康狀況
此外,他們也會有一些身體上的反應如:頭痛、肚子痛、咳嗽,甚至是抽搐或奇怪的身體表現,常見的還有咬頭髮、吃指甲等不尋常習慣,甚至是排便不順。有以上情況時,爸媽可特別留意,許多時候,這些行為不見得與壓力有關係,但它可能成為孩子不好的習慣,還是需要修正,如果這些狀況有惡化的傾向,則需要進一步尋找專業諮詢。
學步兒常見的壓力有五種
1.分離焦慮
學步兒經過一段時間,慢慢理解他的照顧者同時也是保護他的人。為避免不知道的威脅,他直覺性的希望照護者隨時在他身邊。假設學步兒要換一個新的保母,這樣的改變增加他的生活壓力,這讓他對其他事物的容忍度降低,這也是為何爸媽發現一旦要跟他說再見時,會特別的難。
2.家裡有重大突發狀況
當家裡有重大事件如:親人過世、夫妻離婚、家人失業、搬家,或是新生兒的誕生等,都會為孩子帶來壓力,原因是他們習慣的生活規律變了調。對學步兒來說,改變就是一種壓力。
3.如廁訓練
如果教育孩子如廁訓練順利的話,那段時間只會是個過度期;但如果爸媽在孩子尚未準備好之前,就在過程中有著急或逼迫的狀況,那對自己與孩子都會形成壓力。
4.過多計畫,容易造成孩子的壓力
孩子總是活於當下,一切慢慢來的他們,只為從更多深刻的體驗中學習,所以,過多的活動規劃,甚至讓孩子不斷趕場,容易造成他們的壓力。如果父母過於忙碌,太多待辦事項,也會影響孩子。
5.天災人禍或恐怖攻擊
因天災或戰爭等變動,讓孩子周圍的環境與氣氛改變,皆可能造成他們的壓力,更甚至,每天透過電視電影,接收到爆炸、戰爭等恐怖畫面,都可能造成不當的影響。
面對學步兒的壓力,父母的解決之道
面對有壓力的孩子,父母自己首先得解壓,你可以關心,但不要過度,因為孩子自身也得學習如何與壓力相處。
先讓孩子知道你了解他,但不能因為他的不願意而改變
如果你的孩子哭喊說今天不想要去托兒所,你可以先好好告訴他:「我了解你不想去,也知道你想在家玩耍。」語畢,你繼續處理好事情,然後按計畫帶他出門,如此,你所有的行為語言都在告訴孩子,你了解他,但事情不能因為他的不願而改變。至於如廁訓練,若有孩子尖叫反抗,或是自己開始容易沮喪時,停下來重新評估狀況,該緩就緩,若是你越堅持,你和孩子都會承受更大的壓力。
遇到家中重大狀況,以誠實且小心的態度面對
如果遇到家中重大狀況,例如奶奶過世了,你可以誠實,但小心翼翼的面對狀況。壓低聲音,冷靜的跟他說,奶奶生了嚴重的病,他離開了人世間,並依循他的疑惑,做你認為合宜的解釋。又若家中出現新生兒,可以和他一起閱讀相關主題畫冊讀物,讓他知道他可以成為很棒的大哥哥或大姐姐。
孩子接收的資訊是否合宜
此外,家長們也得注意孩子對於各類資訊吸收的情況與狀況,譬如說看新聞時,孩子是否正與你接觸著同量且不同類型的暴力資訊?建議爸媽們可以在孩子入睡後才看新聞;假使家中還有更大的孩子或親戚,也要選擇適合學步兒與他們能一起看的節目。
重要的是,讓孩子的生活習慣一切維持正常,這其中,固定的就寢與睡眠特別重要,因為良好的睡眠品質,可以讓他更能應付生活壓力。
延伸閱讀
〉袁巧玲:增進親子關係的相處小技巧
〉發現幼兒情緒障礙的五種常見警訊!/寶貝來編輯群
〉2-3歲小孩不聽話,七個步驟收服他/寶貝來編輯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