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在懷孕前,身體都很健康,但是奇怪……,懷孕後開始血壓偏高、血糖偏高、呼吸費力覺得容易喘、不自主的抽痙,到底是怎麼回事?以下介紹四大妊娠合併,讓您知道如何觀察與照護,必要時及早就醫。
懷孕期間要注意的四大妊娠合併症
一、高血壓及妊娠毒血症
(1)妊娠性高血壓
因懷孕而引起的高血壓(指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不合併尿蛋白,產後12週內會恢復正常。
(2)子癇前症 (又稱“妊娠毒血症”)
指妊娠20週以後才出現的高血壓,同時合併有尿蛋白 (易有全身性水腫)。
(3)子癇症
子癇前症同時合併抽痙、癲癇。
(4)慢性高血壓
懷孕前已出現高血壓,或高血壓出現在妊娠20週之前;另一種情況是妊娠20週以後才出現高血壓,但產後12週內還沒有恢復正常。
自我觀察與照護
* 須密切配合醫囑門診追蹤,定期評估胎盤的功能與胎兒的發育狀況。
* 平常要多休息,特別注意血壓及胎動變化,避免產生壓力。
* 飲食方面應注意飲食輸出入量、採高蛋白飲食、控制鹽分攝取。
二、糖尿病
(1)懷孕前就是糖尿病患者
不論是罹患第一型或第二型的糖尿病者,在懷孕後應持續或改用胰島素控制血糖,並與醫師及營養師配合持續治療。
(2)妊娠性糖尿病
妊娠期間首度出現糖尿病明顯症狀者,或經糖尿病篩檢陽性者再經「葡萄糖耐量試驗」,判定為異常者。
自我觀察與照護
* 配合營養師指導採適當的孕期飲食治療
* 透過衛教諮詢,了解高血糖對胎兒的影響、如何預防高血糖、認識低血糖 症狀與處理、居家自我測試及紀錄血糖。
* 產前持續施打胰島素的孕婦,產中要維持血糖在正常範圍內,避免母體血糖持續增高,造成新生兒次發性高胰島素血症及新生兒持久性低血糖反應。
三、氣喘
氣喘是不可輕忽的疾病,準媽媽不能因為擔心藥物會影響胎兒,而擅自減藥或停藥,必須醫師諮詢後再做調整。
自我觀察與照護
* 妊娠合併氣喘的發生率約為1-3%,約有三分之一患有氣喘的婦女於孕期時會惡化,三分之一會維持不變,另外三分之一反而會改善。
* 最好於懷孕前先控制好病情,再懷孕。
* 產檢時請記得告訴醫師“我有氣喘”,方便醫師協助醫療照護。
*“避開過敏原”是首要的原則。
四、癲癇
大多數女性癲癇患者,在懷孕期間痙攣的控制都可維持穩定不變。
自我觀察與照護
*有癲癇病史者,需詳細告訴醫師所有發作的情形,讓醫師了解並協助控制。
* 懷孕期的發作控制,非常重要;若發作都應送醫院緊急就診。
* 不可自行停藥,尤其是懷孕已達兩、三個月之後,更要規律服用藥物。
* 隨意停止治療會造成極大的危險性,比服用癲癇藥物所造成的影響還大。
* 有些抗癲癇藥物會降低血中維他命K,使凝血機轉變差,所以在快生產時應要補充維生素K,小孩出生後也要補充維生素K。
其實,每位孕婦的背景條件與情況都不盡相同,如果你在孕期有任何不適或疑惑,務必隨時請教你的產檢醫師,以確保母嬰健康喔。
延伸閱讀
〉想要寶寶健康,這十樣東西孕婦千萬別碰!/寶貝來編輯群
〉為人母的美麗與哀愁-高達八成孕婦懷孕會出現妊娠紋!/高嘉懋醫師
〉孕婦比較容易泌尿道感染嗎?/寶貝來編輯群